距博览会开幕
还有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关注 | 秸秆深加工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
关注 | 秸秆深加工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
时间:2023-05-31  

秸秆资源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富含热能和碳、氮、磷、钾、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锚定双碳目标,将新材料列入六大新兴产业,依托丰原集团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大力开展聚乳酸研发与制造和产品推广,大力推进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终端应用,聚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5月27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秸秆深加工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市举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李边卓,蚌埠市副市长潘君齐出席。

图片

秸秆深加工产业发展大会现场(吴昊 摄)

蚌埠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生物基材料为特色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建成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授权发明专利500余件。近年来,蚌埠以安徽丰原集团为龙头的行业骨干企业,全面打通了由秸秆转化为聚乳酸的全产业链生产技术,建设了全球较大的聚乳酸生产基地。本次会议发布了秸秆制糖高值利用技术及产业进展专题研究成果。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李边卓指出,秸秆高值化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以非粮生物质作为原料的生物技术创新,将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通过生物基资源替代化石基资源,能从根本上实现减排和固碳。生物循环绿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的新路径和减少白色污染的代塑新方案。

目前,国内主要以玉米、小麦、甘蔗、甘薯等为原料,随工艺技术发展完善,部分企业使用秸秆、玉米芯、甘蔗渣、木屑等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制糖取得显著成果。丰原生物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以玉米、秸秆等为原料生产聚乳酸的企业,突破了新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秸秆制糖是指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将木质素与综纤维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分离,然后采用酶解糖化等方法将综纤维素转化为生物质糖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2月,丰原集团建成年处理1.5万吨秸秆的秸秆制糖生产线并正式投产。

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表示,公司以创新为引领,经过20年的持续攻关,实现了秸秆原料到混合糖到聚乳酸至下游应用到联产黄腐酸有机肥等产业链集群发展,延伸出塑料加工、纺织、工业及家用装饰材料、生物化学品、生物燃料、生物肥料等六大产业集群。现已全面掌握了从玉米或秸秆纤维素制糖技术到菌种培养、乳酸生产、丙交酯生产、聚乳酸生产以及聚乳酸下游制品应用(简称秸秆纤维、秸秆布料、秸秆油漆、秸秆涂料、秸秆皮革、秸秆塑料等)的全产业链生产技术。

图片

秸秆制糖高值利用技术及产业进展专题研究报告现场(吴昊 摄)

记者了解后发现,聚乳酸(简称PLA)是以玉米、薯类等含淀粉生物质或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先由乳酸菌发酵制取高纯度的乳酸(酸奶的成分之一),再经聚合而成,由于原料不使用石油煤炭,不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排放,是未来实现“碳中和”最有发展潜力的环保生物材料。同时聚乳酸环保、无毒、可降解的特性,可减少白色污染、杜绝化工塑料的微颗粒危害。聚乳酸将逐步替代化学纤维和化学塑料,让日常生活应用的材料更加环保、健康。通俗来讲,除钢铁、水泥、矿产品外,使用秸秆原料,利用生物合成技术,几乎可以制造出生活中绝大部分日用品的生产原材料。

“我们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攻克了以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制备聚乳酸并联产高效有机肥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实施了秸秆制糖示范生产线,创造性提出围绕乡镇为中心建立分布式秸秆制糖厂的建设思路,全面打通了由秸秆转化为聚乳酸的全产业链生产技术,建设了全球较大的聚乳酸生产基地,技术全球领先。”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有机示范线项目负责人贾辰在采访中表示,同时,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基产业,解决了生物基产业发展的原料问题,成功替代了玉米等粮食作物。从生态包袱到生态产业,“一根秸秆”在蚌埠走出了产业高值化利用之路,实现了“万物秸秆造”。

(记者 吴昊)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吴昊
排版:赵睿文
审核:刁晓倩
    

版权所有:安徽金世佳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4040415号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会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