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频上热搜的“冰墩墩”!设计与制造过程你知道吗?
时间:2022-02-11
连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媒体记者更是纷纷在社交媒体平台“花式”秀起自己在冬奥村里的所见所闻,其中,“冰墩墩”成为他们镜头中出镜率最高的“大明星”,备受追捧。到了2月4日下午,火遍全网的“冰墩墩‘’占据了微博热搜榜首数小时之久,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流。那么,这火到出圈的萌物“冰墩墩”到底有什么来头呢,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小编收集了全网最全报道,为您一一解密。这一个多月来,作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的总负责人,曹雪教授则接受了包括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青报等数十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采访,甚至大年初一还在和央视电影频道“向世界•映中国”栏目连线,不断通过媒体为中国设计、为广美设计发声,其忙碌程度不亚于“冰墩墩”了。据了解,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诞生地在广州美术学院,其形象来源于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只从盛夏广州走进奥林匹克史册的“冰雪熊猫”,是广美团队奋战10个月返北京逾20次,修改方案1000多次后的倾力打造,作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北京202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总设计师曹雪坦言“没见过冰雪的广州孩子,反而有超强想象力。”“没有想到冰墩墩会这么火。”众盛硅胶总经理李寅贵表示,2月4日,公司接到20万个冰墩墩硅胶外壳的订单,但考虑到生产能力的问题,公司最终只接了3万个订单,要求在3月10日前交付。目前,李寅贵已在从老家回莞的路上,公司也准备开足马力赶制新的订单。“材料已经在定制中,等2月10日材料到了以后,我们边生产,边重新开新的模具来赶制订单,现有的模具是不够的。”李寅贵表示,公司将全力以赴加紧生产,配合交货。东莞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北京冬奥会多个环节也闪现着东莞企业的身影,众盛硅胶就是其中的一家。这家企业位于东莞市东坑镇,由李寅贵于2007年创立。2019年,众盛硅胶被敲定为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硅胶外壳的研发生产企业。这也是冬奥会吉祥物历史上首次使用硅胶外壳。“硅胶企业成千上万家,唯独选了我们这一家。我觉得能在冬奥会上展现由我们莞企生产的硅胶产品,我们是非常自豪的。”李寅贵表示,这也证明了东莞制造的强大实力。据了解,在接触到众盛硅胶之前,为了生产出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硅胶外壳,北京冬奥会相关团队已经走访了全国多个省份,在东莞也考察了几家硅胶厂。“北京冬奥会团队经过现场考察,看到了我们的研发实力后,最终敲定由我们来研发生产冰墩墩硅胶外壳。”李寅贵说。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高级专家林存真表示,“熊猫是一只普通的熊猫,它是因为有这个壳才成为冰墩墩。”冰墩墩外壳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先要将模具洗净拭好、再做抛光处理,然后将硅胶放在模具上送入机器塑形。脱模的过程则要十分精细,不能有一点损伤。完成后,还要把奥运五环和彩虹条融入产品里面,也有非常大的技术挑战。即便是众盛硅胶这样拥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企业,也是第一次生产像冰墩墩这样大尺寸的硅胶外壳。
然而,北京冬奥会团队给出的时间非常紧。要想实现冰墩墩硅胶外壳的规模化生产,必须先制作出精确的模具。“当时我们就是在跟时间赛跑,北京冬奥会团队要求我们一天之内就要拿出解决方案。”李寅贵坦言,按照他此前的经验,这根本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但我们想的是,参与冬奥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能在我们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所以一定要做好。”冰晶外壳主体出来后,众盛硅胶公司还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时间太短;二是冰晶外壳脸部的冰丝带和身上的冬奥会会徽,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终于,在技术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不到24小时,研发团队就找到了解决方案:经过综合考虑,冰晶外壳脸部的冰丝带和身上的冬奥会会徽采用了热转印工艺。第二次样品得到了北京冬奥会团队的认可。
随后,众盛硅胶就开始了硅胶外壳的量产。“最后一批是在1月22日交付完成,总共生产了5万个左右。”李寅贵介绍,得益于冬奥订单的刺激,去年,众盛硅胶的订单量同比增长70%。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从广东中标冬奥会订单的企业来看,不少是传统制造业,这类企业通常以代工为主,如何借力冬奥会等大型赛事实现转型升级,在细分市场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该是这些企业的一道新命题。这其实也是不少传统企业近年来在探索的转型升级新路径。以众盛硅胶为例,在李寅贵看来,参与冬奥会吉祥物的研发生产,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同时也树立起企业在业内的品牌形象,这对企业的转型升级颇有助力。李寅贵向记者表示,借着冬奥会的东风,众盛硅胶也将加紧打造自主品牌。“东莞一直是玩具礼品行业的引领者,通过参与这次北京冬奥会的项目,希望让外界再次感受到东莞制造的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