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运!塑化大省开启“速冻”模式
今冬第六轮寒潮来势汹汹,一路向南直抵海南,多地气温将创今年入冬以来新低,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中国气象局持续四级应急响应,全国多地区开启“速冻”模式。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南方很多地方降温10℃以上,截止到26日早晨,已经有18个大城市创下今冬最低气温的新低。上海、杭州、长沙等大城市首次在下半年跌入冰点。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显示,截至发稿,全国共有1029个预警信息,其中道路结冰517个、寒潮137个、暴雪115个。 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截至26日17时,受降雪及路面结冰影响,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境内5条高速16条国省道26个路段封闭。
12月27日,湖南高速路网中心发布路况综述,截至早上8时,因恶劣天气,全省有13个收费站入口对所有车辆实行管制,5条主干道管制或缓行。另外,全省所有收费站入口对“两客一危”、7座以上的客运车辆、用水箱运输鲜鱼的车辆及可能会洒水到路面的车辆采取限行措施。
停工令卷土重来,多省市再度停工停产 近日,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四川、江苏等多区域先后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河北唐山市、衡水市、廊坊市、邢台市,山东烟台市、济宁市、泰安市、聊城市、淄博市等地均发布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同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已有6省27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新一轮“停工令”又来了。
济南: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淄博: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烟台: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Ⅱ级响应。 济宁: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II级应急响应。 潍坊: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启动III级应急响应。 滨州: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聊城: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泰安: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郑州: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响应。 洛阳: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Ⅱ级)预警响应。 许昌: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Ⅱ级)响应。 焦作:启动焦作市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II级响应)。 鹤壁: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应急响应。 濮阳: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实施II级应急响应。 西安: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信息,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咸阳:发布橙色预警信息,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徐州: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从黄色升级至橙色。 成都: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 德阳: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级别升级为橙色预警。 眉山: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 乐山: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执行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措施。 唐山: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 廊坊: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衡水: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邢台:启动Ⅱ级(橙色)应急响应。
……
多地要求纳入应急减排清单的工业企业严格依法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应急减排清单确定的减排措施。
此次环保“停工令”将一直持续至2022年3月末,会直接影响到化工、建筑、煤炭、金属加工等多个对环境污染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这也意味着,65个地区的工业企业将在供暖季面临停限产的遭遇,再想开工生产,就要等到明年开春之后。
PP产能大爆发,未来出口将进一步扩大 据ICIS预计,2022年中国将有约535万吨新产能投产。已知的因装置检修损失产能为约27万吨。届时中国PP产能较2021年将增长约11%,达到约3928.4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38%。 2022年中国PP新产能
2022年中国PP装置检修计划
从汽车及家电这两大PP下游领域的产量来看,2022年需求增速预计将远低于2021年。
此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6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计达到8%左右,而2022年增速预计为5.3%。
此外,政策方面也为供应面提供支撑。
2021能耗双控及限电政策对上游装置开工造成影响,部分装置不同程度地降负或停车,尤其是煤化工受到的影响最大。
但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12月11日出席“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时解释道,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主要用能就是原料用能。因为它们的能源产品并不全是转换为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而是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
因此,此项新提法将减弱能耗双控及限电政策对多个化工行业的影响,为明年包括PP在内的多种化工品供应提供支撑。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需求增速或难跟上供应的增加,意味着PP出口机会大大增加。
ICIS供需数据库显示,2021年1-10月中国PP出口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两倍有余,达到约115万吨。国内某油化工生产商透露,2022年该公司PP出口量有望比2021年增加一倍。
综合来看,2022年中国PP产能将继续扩大,叠加政策对于供应面的支撑以及经济下行压力,需求增速或难赶上供应的增长,PP市场或呈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将寻求更多的出口机会来缓解国内压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2种塑料原料市场的行情走势分析。
No.1 PP:偏弱整理 PP|PE|ABS|PS|PVC|EVA ● 影响因素 ● PP期货震荡走低,打击现货市场氛围,市场观望气氛较重。贸易商现货报价跟随期货走低,随行出货为主,报价重心有所下移。下游终端观望较多,实盘成交欠佳,市场氛围平淡。 ● 后市预测 ● 预计,今日国内聚丙烯市场偏弱整理。以华东为例,预计拉丝主流价格在8100-8200元/吨。 No.2 PE:多数下跌 PP|PE|ABS|PS|PVC|EVA ● 影响因素 ● PE市场价格多数下跌,华北大区线性部分跌50元/吨,高压部分跌50元/吨,低压注塑、中空和拉丝个别跌50元/吨;华东大区线性和高压部分跌50元/吨,低压部分涨跌50元/吨;华南大区线性部分跌50元/吨,高压部分跌50-100元/吨,低压中空部分跌50元/吨。线性期货高开下行,石化出厂多数稳定,周初场内交投气氛相对谨慎,持货商多随行报盘,终端企业接货意向较弱,实盘价格侧重一单一谈。 ● 后市预测 ● 预计,今日国内PE市场延续弱势,部分高价货源继续回落,LLDPE主流价格预计在8600-8900元/吨。 No.3 ABS:弱势整理 PP|PE|ABS|PS|PVC|EVA ● 影响因素 ● 周初部分生产商集中调价,主流市场观望为主,整体跌幅较前期略有收窄。但买盘积极性不足,现货商谈节奏偏慢,下游工厂维持刚需小单补货。 ● 后市预测 ● 预计,短期ABS市场或维持偏弱整理运行。 No.4 PS:稳中有跌 PP|PE|ABS|PS|PVC|EVA ● 影响因素 ● 原料苯乙烯偏弱调整,拖累市场交投氛围,PS下游买盘跟进减弱;目前中间商及下游工厂春节备货意愿不足,多逢低适量采购为主。 ● 后市预测 ● 预计,短线PS价格稳中有跌。 No.5 PVC:继续下跌 PP|PE|ABS|PS|PVC|EVA ● 影响因素 ● 期货逐步下跌,现货成交乏力,市场竞争激烈,下行压力增加,主要市场价格陆续回落。 ● 后市预测 ● 预计,今日国内PVC市场延续弱势,华东SG-5价格或将8300-8400元/吨。 No.6 EVA:大稳小动 PP|PE|ABS|PS|PVC|EVA ● 影响因素 ● 石化企业出厂价变动不大,贸易商报盘变动不大。终端企业刚需入市,实盘价格侧重商谈。 ● 后市预测 ● 预计,今日EVA价格或僵持整理,VA18含量发泡料或在16000-21000元/吨。 No.1 PA6:大稳小动 PA6|PA66|PC|PMMA|POM|PET ● 影响因素 ● 纯苯市场价格高位震荡,对己内酰胺市场支撑有限,场内货源供应逐渐补充,买盘观望气氛较浓,华东己内酰胺液体市场价格暂稳续世,厂家报盘谨慎。 ● 后市预测 ● 预计,短期PA6市场高位整理。 No.2 PA66:整理运行 PA6|PA66|PC|PMMA|POM|PET ● 影响因素 ● 华东己二酸市场窄幅整理,日内贸易商报盘有所减少,价格部分上探,实单商谈维持,下游谨慎观望,随用随采为主,等待工厂消息面指引。 ● 后市预测 ● 预计,短期PA66市场价格下滑。 No.3 PC:窄幅调整 PA6|PA66|PC|PMMA|POM|PET ● 影响因素 ● 国内PC各地市场延续窄幅调整,局部小幅下滑态势,商家心态谨慎观望,暂无明显悲观情绪。国产工厂大稳小动,部分涨幅300元/吨,行业开工持稳为主。 ● 后市预测 ● 预计,近期市场仍窄幅运行,关注供需面及成本的进一步趋势。 No.4 PMMA:波动有限 PA6|PA66|PC|PMMA|POM|PET ● 影响因素 ● 周初市场变化不大,消息面有限,买卖交易迹象一般,持货商随行就市出货,下游小单刚需跟进。 ● 后市预测 ● 预计,短线国内PMMA粒子市场区间运行,华东市场国产粒子参考14500-16000元/吨,华东市场进口粒子价格在14000-16500元/吨,后期将进一步关注原料及成交情况。 No.5 POM:高位盘整 PA6|PA66|PC|PMMA|POM|PET ● 影响因素 ● POM出厂价格暂稳,厂内现货供应偏紧,市场炒涨气氛不减,部分报盘涨幅100-300元/吨,下游采购心态谨慎,实盘成交寥寥。 ● 后市预测 ● 预计,近期国内POM市场坚挺走高,密切关注厂家最新指引消息。 No.6 PET:窄幅上涨 PA6|PA66|PC|PMMA|POM|PET ● 影响因素 ● 聚酯原料现货价格涨跌互现,PTA收涨5至4800元/吨,MEG收跌65至4785.0元/吨。聚合成本5724.48元/吨。受供应端发货紧张影响,聚酯瓶片价格窄幅上涨,市场商谈重心进一步上行,且下游交投气氛活跃,随着现货与1月价差缩小,市场1月份成交有所增加。 ● 后市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