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合肥,处处繁忙。
市统计局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
今年前三季度,
全市219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以下简称“全市工业”)
增加值同比增长23.5%。
这一增速,
居省内城市、省会城市第一位
以及长三角城市第二位。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新兴动能势头良好,龙头企业支撑有力。”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
在联宝科技笔记本整机组装车间,技术人员在实时监控笔记本电脑的各项参数指标。
总量提升增速稳
总量贡献加大的同时,合肥工业增速也高开稳走,保持领先。前三季度23.5%的增速居省内城市第1位、省会城市第一位、长三角城市第二位。值得一提的还有,从销售看,出口旺盛,循环顺畅。前三季度,全市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5.9%;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汽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强劲,增速分别达3.6倍、1.5倍、1.6倍。
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人员正在加工产品。
企业全速前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增收增利。1—8月,全市工业实现营业收入6142.24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利润369.87亿元,同比增长66.9%。营业收入利润率6.02%,同比提高1.5百分点,创近七年新高。
新兴产业比重升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映射出合肥新兴产业的蓬勃之势。前三季度,合肥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57.3%,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9.4%。分产业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的23.6%,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始终坚持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合肥不断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奋勇争先。前三季度,合肥新兴产业成绩喜人,新产品的发展更是势头迅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在统计的266种工业产品中,180种产品增产,增长面67.7%。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模组、平板电脑、集成电路、智能手表等新兴产品产量均保持快速增长。
龙头企业贡献大
分产业看,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35.7%,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4.6%,两年平均增长27.8%,高于全市工业14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光伏及新能源产业两年平均增长19.1%、14.1%,分别高于全市工业5.3、0.3个百分点。

在位于肥西经济开发区的一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汽车坐垫。
此外,全市工业新增动能快速释放,新投产企业见效快。截至9月末,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1户,同比增加66户,其中,新投产企业28户,同比增加11户。271户新增企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8户,同比增加8户。新增企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较2019、2020年同期分别提高1.3和2.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