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拥有良好的水、热、光照条件,十分适合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素来被誉为“鱼米之乡”“宜居福地”。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使得巢湖有着深厚的农业技术积累,而在现代农业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金敦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田里,正进行着一场地膜控草技术的“革命”。
走进试验示范田,可以发现眼前的稻田与相邻的普通农户稻田有些许差别——示范稻田犹如一块干净浓密的毛毯平铺于大地之上,看不见杂草,水稻蓬勃生长,整整齐齐;邻近的农户田里,水稻植株则参差不齐、杂乱无序。
两块稻田如此不同的奥秘,就在于一种全新的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蓝德堡全生物降解地膜控草技术。地膜控草,就是在插秧之前先给稻田覆盖一层打了孔的地膜,再透过孔洞将秧苗插进田里,整个过程由插秧机一次性完成。传统地膜控草通常使用的是塑料地膜,这种地膜一般不会被微生物取食,即使取食也无法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形成更细小的塑料微粒排放到环境中,形成二次污染。相较而言,蓝德堡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插秧同步、节省人工、完全降解、无需回收、无次生污染等优势。蓝德堡地膜以石化来源(树脂)和生物质来源(秸秆等)等天然聚合物为主要原材料,一旦铺设完成,降解可在使用1个月后开始,并在最多18个月内降解为土壤生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对土壤和水体没有二次污染,节省了传统地膜回收的人工成本,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而与化学除草相比,蓝德堡地膜除草的优点则更加明显。该技术控草时间长达60天以上,能替代各种除草剂,彻底控制所有杂草,持续使用不会产生抗性杂草,且能显著降低土表杂草种子。同时,使用蓝德堡地膜除草没有化学除草剂的药害风险和土壤、水体残留问题及生态风险,还可以增加地温,保持墒情,减少水肥流失,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具有明显增产作用。
地靠人来养,苗靠肥来长,除完杂草,还需要有优质的肥料来守护水稻的生长。近年来,合肥持续实施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并提出“环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2022年底化肥农药零使用”这一目标。为此,在施肥方面,该示范田采用了水稻绿色种植营养技术——全程绿色施肥技术。这种施肥方式将完全替代全程化学肥料,大大提高产投比的商业价值,最终实现化肥农药零使用。具体来说,该技术可以分为绿色底肥方案和绿色叶面追肥方案:底肥将使用“紫牛”有机肥、含天然硅钙镁钾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健宝”土壤调理剂以及“培元”微生物菌肥三管齐下,全面养分搭配,有效激活土壤微生物,活化土壤肥力;追肥则采取更为科学的阶段性追肥,有效提高水稻品质,同时配合无人机航喷,高效作业,降低人工成本,符合绿色农业要求。
此外,该示范田还在水稻培育的中前期采取新特锐菌秧盘处理技术进行病害预防,用以综合预防中前期各种水稻病害,从而促进根系发育,缩短移栽后缓苗时间,促进生长。
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安全、有机、环保的种植理念,各种智能农机、新型农业材料,共同造就了田间茁壮、高产的水稻。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美味健康、有机无害的“巢湖大米”,将走上更多百姓的餐桌。
(转载于“环保可降解材料”、“新华社客户端”网络平台,转载仅供读者参考消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