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欧盟碳关税使化工等多个行业受挫!中国或被征收350亿美元。
时间:2021-03-19
欧盟于2019年末宣布气候紧急状态后,2030年减少60%温室气体,2050年完成碳中和等等目标都被囊括进了绿色协议(The European Green Deal)当中。2021年3月10日,议会通过了一项与WTO无冲突的决议,确定了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的执行及多种可选模式。CBAM,俗称碳关税,即要求进口或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或碳配额。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境内遵守严格气候政策的企业的竞争力。试想,假如一个国家气候政策宽松,那么他们的碳密集产业在没有碳关税的情况下出口的产品性价比更高,国际竞争力更强。这样反而使得碳市场奖励了排放多的实体,惩罚了遵守严格气候政策的企业。不过,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欧盟议员也在会上特意强调,本次决议只是为了完成气候目标,产生的收入专款专用,都将被用于支持绿色协议相关项目,所有的执行都将在WTO的框架之内。推行碳关税主要理由是减少碳泄漏,维护境内企业的竞争力。碳泄漏是指在执行严格气候政策国家之外,其他国家碳排放增加的现象,主要的泄漏渠道是碳密集行业将产业和排放向气候政策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从而抵消了严格气候政策的减排效果。严格的气候政策也会影响国内碳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得气候政策宽容国家的进口产品更受欢迎。碳关税究竟如何正式推行,具体形式、覆盖范围以及收益使用等都在讨论中。欧盟在CBAM初期评估报告中提到了三种CBAM可能的实施方式:1)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进口产品的生产商将需要为其产品的排放支付费用;2)对终端用户征税:同一产品,本地生产和进口同时征收碳税;3)将欧盟碳市场的覆盖范围扩大,要求来自没有减排政策国家的进口产品购买碳配额。近期欧盟关于CBAM的讨论显示,方案3被认为是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例如欧盟目前讨论的CBAM实施方案——“名义碳市场”(notional ETS), 碳关税征收标准将基于欧盟碳市场的碳价和进口产品在欧盟同类产品的碳排放基准。关于行业的覆盖范围,欧盟委员会的贸易保护主任提到,首批纳入的行业可能包括钢铁和水泥——两者的碳泄漏比较严重。但是欧盟内部的高碳行业也对此表示了疑虑,担心CBAM的实施让其中已经被欧盟碳市场覆盖的行业失去免费配额,导致这些行业失去竞争优势,并对欧盟能否合理计算产品碳强度以及碳排放基准设定表示了关注。类似的,尽管美国在CBAM上已经有不少的政策和研究讨论,但是官方对于如何征收碳关税也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方案。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建议从高碳泄漏风险的水泥行业开始,对来自其他州和国家的水泥产品实施CBAM,并提出了3种基于加州碳市场基础的实施方案:2)直接按照加州碳市场的碳价,对没有碳减排管制地区的进口产品征税;3)对进口产品建立一个独立的类似碳市场的配额分配机制。美国从2009年开始的对企业碳排放数据的收集也可以为CBAM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撑。但是由于美国联邦层面并没有类似欧盟的统一碳市场,因此CBAM在政策实施可行性上面临更多的挑战。美国并未建立全国性碳市场或碳税,推行CBAM存在现实困难。奥巴马时期,参众两院分别提交过多个包括CBAM的气候法案,但均未获得通过。拜登政府将气候危机置于美国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的中心,也许将让会加速CBAM的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围绕CBAM,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确保CBAM与WTO的兼容性。WTO机制下与CBAM 相关的主要条款是其关贸总协定(GATT)中已经明确的非歧视性原则。在非歧视原则下,进口商品必须得到不低于“同类”国内商品的待遇,并且在“同类”商品之间应不存在基于原产国的歧视。因此,在非歧视原则的要求下,CBAM 不能由于原产国与国内政策的差异,而对原产国的同类产品施加关税。但是GATT还允许在基于气候变化以及自然资源保护情况下采取歧视性措施,即豁免政策。如果CBAM以碳泄漏作为出发点,考量气候变化,则可能获得豁免而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专家表示,欧盟碳关税一旦落地实施,一些与其有贸易往来国家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例如金属冶炼、化工等,都可能面临较大影响。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假如碳关税制度在世界上逐渐推广,不仅对全球贸易,也会对各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及证券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欧盟从中国进口商品3835亿欧元,折合现在兑换情况1欧元=1.19美元。高盛集团(The Goldman Sachs Group,Inc)预计:如果对整个碳足迹征收100美元/吨CO₂的碳税,那么中国对欧盟总出口每年将可能被征收高达350亿美元的碳边境调节税!该税款约占我国每年出口欧盟品总额的7.7%!中国是欧盟与美国进口产品的主要生产国,CBAM的实施对中欧和中美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欧盟稳步推进CBAM立法进程,尽管最终实施仍有不确定性,但是绿色国际贸易壁垒可能成为长期趋势,因此中国也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之策。国家层面,中国可以通过完善以碳市场为主的碳定价机制,为中国应对CBAM提供更多支持。欧盟采取CBAM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其他国家气候政策宽松,导致碳泄漏。而中国已经展开的全国碳市场和试点碳市场,国内碳密集型行业也面临减排成本和转型压力,中欧双方就应该相互避免采用碳关税。另一方面,完善碳市场机制也可以让面临CBAM减排压力的企业提前做好准备。例如更活跃的碳市场可以让碳价更好地反映市场供需,提高企业的碳价意识,并且也让碳价最终能够在企业的成本中得到体现。关于欧洲议会通过关于与世贸组织兼容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决议,在部分斥责收税机制的情况下,却有不少人如此表明:发展新能源行业中清洁能源、生物燃料、氢能三大方向是最多的呼吁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同样建议全球碳中和就是中国制造进一步腾飞的历史机遇。工业体系去碳化带来的重构,提供了中国高端制造业“换道超车”的机会,在交通领域,中国的动力电池技术正在取代德国擅长的发动机技术;在发电领域,中国的智能风机正在取代美国擅长的燃汽轮机;在材料领域,中国崛起的合成生物技术将超越传统的化工技术。
随着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气候目标的提出,中国很多企业也纷纷响应并提出了碳中和的战略,在制定和选择合适的减排路径来实现低碳发展,同时也可以为CBAM的到来做好准备。
例如通过对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监测和核算,采取减排行动和技术改造,降低产品的能耗与排放,在面对类似CBAM 的贸易壁垒时,不因碳排放因素而影响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