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博览会开幕
还有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纪念】“中国塑料之父”徐僖先生百年诞辰!
【纪念】“中国塑料之父”徐僖先生百年诞辰!
时间:2021-01-18  

徐僖,“中国塑料之父”,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的奠基人,创建我国第一个塑料厂,创办我国第一个塑料专业,撰写了我国第一本高分子专业教科书《高分子化学原理》。




1921年(民国十年)1月16日,徐僖出生于江苏南京。


2013年2月16日(正月初五),这位93岁老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讣告映入人们眼帘时,四川大学师生们顿时震惊。

徐僖院士被称为祖师爷,是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的奠基人,他创建我国第一个塑料厂,创办我国第一个塑料专业,撰写了我国第一本高分子专业教科书《高分子化学原理》,被誉为“中国塑料之父”


图片


徐僖身上有太多的“第一”和创造,是我国高分子领域的泰斗人物。


1


身世飘零 立志归国报效


1921年(民国十年)1月16日,徐僖出生于江苏南京,高中就读南京金陵大学附中和重庆南开中学。


1933年,他寄居上海姐姐家。姐夫张祖培是“五·卅”惨案时期圣约翰大学反帝斗争学生领袖,姐夫爱国主义精神和正义感给予徐僖很大影响。


图片


1934年,他在上海租界教会学校念初中,目睹洋校长当众凌辱中国学生,随即愤然退学。


1937年,他随父母在南京大屠杀前三天扒上火车逃到武汉他看到祖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从此立志报效祖国。


图片


1940年,他考入内迁贵州的浙江大学化工系浙大“求是”校训培育了他无私无我、苦干实干、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精神,塑造了他在青年时代的鲜明个性。


1944年,日军攻进贵州,浙大停课,他随侯毓汾到内迁四川的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担任助教。抗战胜利后,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招考留美学生5名,他一举考中。


1947年,他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理海大学化工系攻读硕士学位用从国内带去的五棓子在实验室首次试制成功五棓子塑料。





虚荣的人注意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意着祖国的事业。颠沛流离的生活把徐僖的未来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徐僖的最大心愿是“中国人能在世界上普遍受到尊重”。

1948年,他获得硕士学位。彼时的中国刚刚经历过大战,满目疮痍,山河破碎,在这种情况下,徐僖毅然返回祖国。


1949年5月,他乘美国“威尔逊号”轮船回国,途经香港时受到刁难和阻挠。在任鸿隽的帮助下,他舍弃行李,随身带着笔记资料飞赴重庆投奔父兄。


任鸿隽(1886—1961)

著名学者、科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


1949年,重庆解放,宋庆龄主办的《中国建设》杂志向海内外报导了徐僖回国消息。


2


投身塑料事业


当时,新中国成立之初缺乏石油,加上国家遭受禁运和封锁,塑料制品十分奇缺。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塑料制品根本难得一见,甚至连衣服钮扣和家用电器插头、插座这样的小器件都难买到市场上见到的塑料制品也皆是“洋货”。


若是没有徐僖的研究,国人用上塑料电源插座、纽扣的时间不知道要延后多少年。对于塑料的研究,可以说是徐僖当时生活的全部。


图片


1949年冬,徐僖受聘重庆大学化工系副教授,1951年春,他申请开发五棓子塑料,国家任命他筹建重庆棓酸塑料厂、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图片


1953年5月,徐僖受命在四川化工学院(后并入成都工学院)筹建中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塑料专业。


同年他又试制了我国最早的自制塑料——五棓子塑料,成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奠基人和开拓者。



图片


五棓子属于漆树科,是中国川黔山区土特产,五棓子单宁水解后可获得3,4,5-三羟基苯甲酸。徐僖设想通过脱羧制取1,2,3-苯三酚,用作制取塑料的原料。


1947年赴美留学时,曾将30公斤五棓子夹在行李中带到美国,利用美国实验室设备开展研究。一年后,他以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实自己设想,通过1,2,3-苯三酚与糠醛的缩聚反应制得可与苯酚—甲醛塑料媲美的五棓子塑料。 


1953年,徐僖领导的重庆棓酸塑料厂投产,新产品在被封锁禁运时代为中华民族争了气。



图片


徐僖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要重视力学与高分子化学两个学科交叉领域,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化学过程和现象,为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和改性开拓新途径。当时国外在这一边缘领域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


徐僖开展的工作受到美国专家R.S.Porter和A.Casele 重视,他们的专著摘录转载了徐僖20世纪60年代全部研究成果。在长期工作中,徐僖和他的助手采用超声波、振荡磨、高速搅拌等多种手段制得10余种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合成、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提出了许多新论点。

在国内,徐僖最早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理论的高度系统地研究了聚乙烯、聚丙烯、聚氧化乙烯、聚氯乙烯和丙烯酸类树脂等10余种共混体系的有关化学反应,结构形态和流变行为,提供了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理论依据。


“超声辐照下聚合物的降解和嵌段(接枝)共聚”被公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在上世纪50年代完成塑料产业化后,徐僖又提出将高分子材料系统用于油田开发的思想他研制出一种耐温抗盐堵水剂,实现了低能耗和高效率的采油;研制成功第一款国产原油降凝剂,实现了原油的低能耗输送,替代国外产品进口,广泛应用于国内输油管线,成为国际高分子力化学的引领者之一。


徐僖总是强调做学问要结合实际,一直探索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1960年,他在下放劳动期间编著出版中国高等学校第一本高分子教科书《高分子化学原理》。“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帽子,右眼成疾失明。


1961年,徐僖又带领团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分子研究所。


从1978年开始,他就与石油部门合作成立油田化学品研究室,开创了高校和产业结合的科研创新方式。其后,他领导的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合办合作建设技术平台和装备平台,开创了高校技术转移的新途径。


1980年,徐先生在去玉门的途中,突患疾病,肺被切去了1/3。即便如此,在此后的近30年里,他仍然坚持到一线去。


3


桃李遍天下


1989年创建我国高分子材料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僖所有的学生在提到川大高分子材料学科时,都会一脸骄傲地说:这是全国一流的。


这期间,徐僖也培养出了许多高分子领域的顶尖人才。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王琪就是在1981年成为徐老的研究生,她也是徐老最早带入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几位研究生之一。


王琪说,徐僖是“一位真正的大师,真正的泰斗!”


"老师的科研思维一直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回忆这些年的实验室工作,徐老师引入的高分子领域的绿色加工、高分子材料的再利用等课题,无一不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当年完全属于慕名而来。”1978年,向明考入了当时的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攻读本科,现在他已是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授。


向明回忆,当年入学时,曾经的塑料工艺学专业早已发展壮大为高分子材料系,下设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加工、化学纤维、制革工程4个专业,全系有40多名老师,本科学生一个年级约有180人。


向明说,当时成都科技大学有3个在全国都是最厉害的强势专业——高分子材料、水力学、皮革化学与工程。



“其中有两个都来自徐老的领域,国内绝大多数大型石化企业,先生都曾参与建设并进行技术把关,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将近50年的辛勤耕耘,徐僖主持的学科点累计已培养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7000余名。


学生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琪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的党委书记郑强,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向明教授、四川大学高分子学院邹华维教授等。


从1953年开始,徐僖和他建立的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高分子方面专业人才。四川大学在徐僖的带领下形成了高分子学院、轻纺学院、化工学院等众多学院和相关学科。他被四川大学师生亲切地称为“祖师爷”。


2012年,徐僖依旧坚持每周为学生们上两次课,92岁的老爷爷给19岁的学生娃娃们上课,这是何等感人情景!





3

人生的乐趣在于奉献


徐僖笑谈自己政治上很“落后”:60岁入党,不爱当官,开会时躲到实验室做实验。但徐僖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国学者。



作为一名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已经和钱三强、钱学森、谢希德等大科学家一起被记入了党史。


徐僖常说,爱不爱国要看行动。他出席各种国际场合总要极力维护祖国尊严。


1989年,为了争取1991年度亚澳地区高分子会议在上海召开,徐僖专门赶到法国和竞争对手进行激烈辩论。会议开到一半,主席团代表到会议室休息。参加竞争的一名日本代表拿出名片恭恭敬敬地向每个人分发,日本代表走到徐僖面前时不屑地扭过头,单手递上名片。


图片


所有人眼睛都看着这个中国学者。徐僖毫不犹豫地拿起名片重重摔在地上日本代表发现这个中国人不好惹,连忙捡起来重新双手递上。主席团成员目睹这一幕,有的人鼓起了掌。结果,会议决定1991年的年会在中国上海召开。


图片


徐僖爱护年轻人,他给颇有成就的博士学生改论文仍像给小学生批作业似地逐字逐句改,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他鼓励创新,希望学生超过他,他设立奖学金奖励有创新的人。


徐僖93岁依然思维敏捷,他说:


“我没有风烛残年之感,没有发挥余热的凄凉。我想到的是如何与同行们共同努力,树立我们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



徐僖的人生格言是“人生的乐趣在于无私奉献,饮水思源,助人为乐”他的家训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他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但坚持不领取一分钱兼职工资,连上海交大分配给他的上海中心城区一套住房也退还给了学校。


徐僖兼职非常多,从来不领取兼职薪酬实在推不掉的便交到单位,待适当时候捐给灾区。他还利用这笔“存款”设立“攀登奖(助)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们。


2003年,他又将自己“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奖金捐出用于资助或奖励大、中、小学生。徐僖过世后,上海交大希望将徐僖专设账户上保存的70多万元工资交给他家人,家人也不接受这笔钱。


徐僖在高分子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一生贡献之大难以衡量,却一直追求简朴生活。


徐僖的简朴出了名,他的办公室10平方米,一个老式办公桌上有块用胶布粘住裂口的玻板,一套塌陷的老式沙发,一面墙摆放着装满书的书柜,书柜是25年前徐僖让人用包装仪器箱子改装成的。徐僖不准给他配“老板桌”,办公室唯一家电是台旧的微波炉。



4

泰山北斗,万世师表



2013年2月16日,徐僖原本打算像往常一样去办公室,然而几十年不变的习惯在那个中午戛然而止。在把一生奉献给钟爱的高分子材料事业后,徐僖留给人们的是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徐先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忠诚教育事业,一生光明磊落、公正廉洁、淡泊名利、德高望重;他精力充沛、才思敏捷、步履矫健,为祖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教育事业奋力拼搏;他言传身教、德渥群芳、成果丰硕、桃李满天,教导过的学生许多是我国高分子和化工行业领军人物;他六十余年如一日,勇于开拓、无私奉献,追求真理,鞠躬尽瘁,为推动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研究生教育发展等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同事们眼中,“工作是徐先生最大的爱好”。


2013年春节期间,徐先生还在忙于处理工作来函。


2月16日14时01分,他呼吸心跳骤停,不幸逝世。可以说,徐僖是将工作进行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徐先生不幸逝世,四川大学在校园网上高度评价他。其中,泰山北斗,万世师表八个字十分精准,“为了祖国的科教事业奉献至生命最后一刻”一句话让人难以忘怀。


川大在徐先生讣告中有这样一段话:


“徐僖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公忠体国的一生。他的不幸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杰出的领导、学者,是我国学术界、教育界的一大损失,是四川大学的一大损失。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为把四川大学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而努力工作,以告慰徐僖同志在天之灵。”


徐先生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赢得师生们尊敬。


一位学生写道:


“看到徐僖老爷子去世的消息,想起某年我们下课在南园食堂门前碰到老爷子遛弯,一大堆学生分列两旁给老爷子让路鞠躬。那份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大家笑言,老爷子是我们的祖师爷……”。


川大师生得知“祖师爷”去世消息后纷纷赶往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大楼追思堂表达哀思,世界各地不少学生也纷纷“打飞的”来蓉祭奠老师。


徐先生的学生郑强是国内知名教授。郑强2013年春节期间到徐先生家中畅谈,临走时,徐先生将精美的学术生涯小画册、川大记录徐老的“人生总结”交到他手中。郑强说恩师两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做老实人要一定吃亏,但是做老实人绝不吃大亏”、“不要怕别人评说,是真理,历史自有公道”。


徐先生去世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组部、教育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四川省委、省政府、省科协、成都巿委、巿政府、巿人大、巿政协、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和单位领导人都发送了唁电和送了花圈。科技界、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人士、川大师生、校友和不少普通巿民自发前往吊唁,对徐先生不幸病逝表示沉痛悼念和深切怀念。


30多年来,徐先生一直是用一只眼睛、半边肺在忘我工作,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中国以及国际高分子研究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师走了,他的风范犹存,他的人品、治学精神永远成为我们的楷模。大师走了,我们永远怀念他。




徐僖弟子

大咖榜


有当院士的

图片

王琪,高分子塑料及成型加工装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前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


瞿金平,轻工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有当将军的

施楣梧,少将,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现任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材料与功效研究室主任、士兵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时任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护服专业组负责人,公安部警用械具、警服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有当院长的

图片

胡杰,1984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2000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研究生。2004~0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石油战略研究并进修工商管理课程。


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兼任全国乙烯工业协会联席会长;国际合成橡胶生产商协会(IISRP)理事,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及石油化工分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委会委员,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等。 



图片

傅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副理事长。



有产业大咖

图片


向明,教授,工学博士。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8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聚烯烃专用树脂的结构设计及聚合制备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及改性、新能源新材料的制备、聚合物加工设备设计与定制等研究开发工作。


有身价一个亿的

图片

徐坚,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863高技术计划新材料领域高性能结构材料主题专家组组长,304专项组组长,中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化学会副秘书长。内部消息:南方某大学愿意亿元引进。


有教育家、网红


图片

郑强,是一名极具个性的学者。他对中国教育的见解发人深省,在学界和网络掀起舆论浪潮,每每直刺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从东南沿海到西南一隅,他沿着竺可桢教授的治学路前行,只身来到贵州,甘当欠发达地区高校的领头人,为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超越式发展奔走请命。


有当校长的

图片

徐卫林,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博士生导师 。1997年6月至1999年3月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有青年才俊

图片

邹华维,男,工学博士,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性能、功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航天航空领域。



徐先生培养博士、硕士情况

博士

吕亚非、向明、宫晓颐、郝明、王琪、张勇、郑强、郭少云、蔡燎原、徐坚、雷景新、黄华、张爱民、肖望东、刘鹏波、管蓉、包建军、张建春、瞿金平、吴石山、郭玉海、许瑞、卢灿辉、刘柏林、黄关葆、邹华维、周冕、何其佳、王锐(北服)和廖青 等


硕士

徐爱德、左榘、蔡济阳、周持兴、牟长荣、黄远征(以上文革前)、胡星琪、李文端、徐闻、曹志强、王琪、徐坚、宫晓颐、俞义珊、孟宪德、张立武、熊传溪、幸克昌、郭少云、张进、陆华清、夏志伟、刘雪松、陈曙明、李铁骑、陈弦、曾祥生、张熙、许瑞、刘渊  等


本科

胡杰、傅强 等


博士后

徐卫林、施楣梧、孔瑛、倪秀元、顾嫒娟、刘承美、段标 等


(欢迎补充!)




    

版权所有:安徽金世佳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4040415号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会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