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博览会开幕
还有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中国塑料加工业的形势和发展
中国塑料加工业的形势和发展
时间:2019-07-18  

塑料加工业进入增速换档期并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2014年中国塑料加工行业克服市场需求不旺、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等困难,取得了平稳健康发展的好成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塑料制品产量7387.87万吨,同比增长7.44%;主营业务收入20392.39亿元,同比增长8.92%;实现利润1182.86亿元,同比增长4.24%;出口量1607.53万吨,同比增长6.42%。与此同时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渐趋合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取得新的突破,节能排效果显著,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断加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冷静分析存在的增速放缓,效益下降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持续放缓。预计“十二五”平均增速为10%左右,比“十一五”年均增速下降约10个百分点,说明塑料加工业正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二)效益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2014年全行业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基本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相当,远低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不仅造成企业效益差,更使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更加突出。(三)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顽疾仍未达到有效缓解。从上可以看到,中国塑料加工业下行压力依然很大,面临的环境、形势还很严峻,因此深化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是塑料加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

    深刻认识塑料加工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塑料加工业发展机遇,环境、条件的内涵发生重要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取得共识。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了“三大特徵”和九大趋势的高度概括。新常态大致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经济增长由高速进入中高速转型期,这是经济发展阶段规律的体现,增长速度变化的拐点和转折点。虽然增速放缓,但中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还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有信心;二是进入矛盾爆发期,也就是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这就需要战略上保持定力和平常心态,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未雨绸缪,必须有耐心;三是中国将进入改革攻坚期,必须通过改革来化解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推动中国经济更高效增长。这需要决心。

    当前塑料加工业正面临低人工成本的传统优势不断弱化、技术进步快速跨越步伐放缓,后发优势明显减弱、规模扩张空间被大大压缩、传统盈利空间被挤压等严重挑战。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塑料加工业一季度增长为2.1%,1—4月增长为1.23%,仍处于下行筑底阶段。这充分说明塑料加工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把精力集中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紧紧围绕高端化,大力培养新的增长点,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大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塑料加工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由此引发的国际产业调整和新技术革命正迅速推进。一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型经济体加速崛起,将引发世界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如美国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工业4.0”强调智能制造、网络制造和数字制造,目的是为了保持德国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导地位,占据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制高点。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提出“三步走”战略,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第一步力争用10年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全面实现工业化,制造业整体水平位居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建国100周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工业互联网”,核心是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中国智能制造是以两化融合为核心,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为发展主线,有生产性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

    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对制造业对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产生重大影响:

    (1)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未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渗透、融入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全过程,推动生产过程的重大变革。

    ——研发、设计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快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将分散的设计资源集成为云设计,从而形成设计的“众创”,将大大加快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资本替代人工、机器换人,已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手段。

    (2)数字化技术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数字化平台技术是实现数字制造的载体,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涌现,迫切要求制造企业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数字化平台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

    ——为企业集成和重组最先进生产管理系统创造了条件。企业的生产组织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体现企业管理高效的内部组织扁平化将有条件实施。如海尔不断合并业务单元、消减边缘业务等方法,实现企业运作的扁平化,将8万多员工变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的“小海尔”模式,形成以销定产的敏捷供应链。

    ——资源配置全球化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企业通过网络将价值链和生产过程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产业分工更加注重专业化和精细化。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多地区协作日趋加强。如宝马在全球有35个大型采购仓储中心,并由1900家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和相关服务,逐步形成协作依存利益共同体。

    ——“去中心化”趋势明显,生产模式以“集中型”向分散性转变。必将对“小而全”和“大而全”的落后生产模式产生革命性变革。

    ——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柔性制造,在新型互联网络化推动下,低成本大规模制造和小批量个性化生产相结合。大规模个性化制造实现低成本成为可能。海尔探索互联工厂创新模式,确定了互联工厂升级的路径,即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定制→互联工厂。


    

版权所有:安徽金世佳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4040415号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会天下    
返回顶部